2016-08-18 17:12:41
从北京到惠州,纵贯大半个中国,我们终于得以亲身体验智冠股份的手掌静脉识别系统。“百闻不如一见”这个词,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即使听得两耳生茧,也不如亲自把手悬空放在智冠的手掌静脉识别设备上更能真正感受到科技之美。
卢慧莉女士(右)接受专栏作家王丙午(左)、俞志荣(中)专访
智冠每一位员工提及董事长卢慧莉女士,总是显出钦佩之情,他们直言:“卢总”是公司最有能量和激情的一个人。确实如此,直到到达智冠的第二天,我们才见到刚刚从上海飞回的卢慧莉,她凌晨抵达惠州,上午九点接受激荡新三板专访。令人惊讶的是,她谈笑风生,丝毫不见疲累或者困倦,经常奔波,保持如此激情和活力,实属难得。
访谈一开始,她便聊到了带给她激情和执着的成长环境:“我是在部队长大的,在军营的成长环境里。从小就感受到父母在工作方面的激情,还有部队里面的风格——雷厉风行。”
正是从部队中获得的激情,让卢慧莉无法长时间安于现状,她在政府部门工作时间不长,就辞职创业。她说:“在政府里面上班,没有自己更好发挥的空间。我想如果出来创业,说不定也是对我的机会。因为我一直都觉得,人出来一趟不容易,希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创业初衷,卢慧莉的创业历程,处处透出一种快乐、向上的良好情绪——不是为了生存去创业,而是为了实现自我,做有价值的事情。
做有价值的事情这一指导思想也成为智冠重视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智冠最初的业务是政府办公系统信息化,到2009年的时候,智冠的销售额已经破亿,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准。此时,固守本行,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但是,卢慧莉与合伙人黄振鹏并不满足,他们决定发掘一种可以成为智冠核心价值,改变社会的未来科技。
正是这一决定,促成了手掌静脉身份识别技术在中国的研发落地。从2010年到2014年,智冠每年投入营业额的将近8%用作手掌静脉身份识别技术研发。经过近四年投入,智冠终于在2014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掌静脉身份识别产品。
对于智冠来说,4年的投入,换来了企业未来10年甚至20年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对于社会来说,更高安全性的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会很快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更加方便、安全的信息生活值得期待;上升到国家层面,国产信息识别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可以使我们的国民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卢慧莉的愿望即将达成,智冠股份确实做成了更有价值的事情。谈到企业前景,她非常乐观:“我相信智冠股份未来一定也会变成千亿市值的企业。因为它的行业特点,包括我们的团队,还有各个投资人,都给我们的这方面的机会。”
虽然承继了部队里激情和干练,卢慧莉却并没有用军事化的方式来管理企业,而是处处体现一种女性特有的包容与温和。她组织公司的员工学习茶艺、插花、形体礼仪,培养员工的文化素养,一个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企业,同时又有了亲切浓厚的人文气息。
2015年是智冠手掌静脉身份识别技术推广的第一年,他们也在这一年登陆了新三板。在科技与资本的双重助力下,2016年会是智冠最关键的一年,卢慧莉说:“我们将会邀请300到400家投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走进智冠,了解智冠,挖掘智冠,然后让更多的人认识智冠。”
届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亲身体验智冠的手掌静脉身份识别之妙,感受智冠温情雅致的人文之美。
王丙午:您是怎么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的?
卢慧莉:我比较幸运,因为我先生他也是一个事业型的人,他的事业也是发展的比较顺利。在家庭方面,也有父母,也有家里面的一些自己的姐妹,辅助着家庭的生活。基本上小孩和家庭没有给我任何拖累,也没有成为事业的绊脚石,我主要的思想就是一股脑儿得往事业这方面的道路奔。
还有,我觉得能处理好家庭的工作,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难。因为我家在深圳,我在惠州,每周我才回去两天。其实很多的时候,我是电话就能处理,跟家里面的婆媳关系,父母关系等等都没有任何障碍。
王丙午:这几年创业气氛很浓厚,您作为过来人,对于创业者,特别是女性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卢慧莉:对于女性的创业者,作为女性我还是建议一定要处理好家庭跟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了以后她的事业发展可能才会更好一点。如果家庭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它成为一个绊脚石,你再大的精力也都会给拖累的。我认为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并不代表不能处理好事业的发展,就看你在这方面的处理方式。创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是享受成果的一个过程。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尽量地发挥自己的价值,还是要尽可能地去做,这样也不枉来世上一趟,这是我经常说的,我经常教导我女儿也是这样的。